保研录取后放导师鸽子,老师扬言上报教育部取消保研资格发表时间:2021-10-08 21:55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招生推免群内的信息却引发了各位保研人的关注,一名学生在填报志愿前反悔,放弃推免到西交大的资格,这让老师非常愤怒,在保研招生群内发了如下信息: 各位同学请注意,请你们坚守诚信底线,信守承诺,保证明天教育部系统中填报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在这个阶段再反悔,我将联系教育部,取消你们的推免资格。一切后果自负! 虽然这名学生未说明其放弃保研西交大资格的原因,根据往年的保研经验知道,这位同学肯定是拿到了更好院校的offer。 其实对于保研生来说填报系统仅仅是履行法定程序,因为前期保研工作的实质审查或者夏令营已经结束。学校与学生基本已经达成了口头和书面的协议,只待系统开放后学生填报志愿学校确认志愿,便完成了保研的录取工作。 但在现实中往往发生在填报志愿前学生反悔或者学校反悔,甚至填报志愿后学校未按照约定录取学生,而导致学生报空志愿无学可上的结果(通常学生“鸽”学校的占大多数)。这种情况背后的原因无非是学生与学校双方都想优中选优。学生想去更好的学校,同时又需要有一些学校保底,学校也想录取更优秀的学生,同时也要稳住一部分学生,防止更优秀的学生去到其他学校之后浪费学校的名额。基于上述考虑,学生在考虑志愿学校时,往往会选择几个梯度,冲刺名校同时有一部分高校保底,但出于录取的考虑,往往不会告诉学校自己具体的报名情况。学校为了录到更优秀的学生同时防止浪费名额,因此会超额发放面试资格,把自己中意的学生录取后,把超发资格的学生的成绩打为不及格。 其实发生这样的情况不但涉及到诚信的问题,更多的是保研流程本身存在问题。在没有制度规制的情况下,学校和学生都想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情况,因而往往会在关键时刻选择损害对方的利益。而且本来保研就是学校与学生的双选。学校有资格选择其满意的学生,学生也有资格选择其满意的高校。但是缺乏制度的保障,使得这种双方的选择权异化为了当前保研过程中丧失诚信的乱象。因此教育部出台相关规定,规范当前的保研流程势在必行。
文章分类:
保研干货文章
|